2025深圳国际水库与大坝监测技术博览会:智守江河安澜,赋能水利新质生产力
时间:2025年11月24日-26日 地点:中国·深圳会展中心(福田)
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、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,水库大坝作为防洪减灾、供水保障、清洁能源发电的核心基础设施,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水安全与民生福祉。2025深圳国际水库与大坝监测技术博览会以“全域感知·智能预警·韧性提升”为主题,聚焦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库大坝监测领域的创新应用,打造集技术展示、产业对接、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化平台,助力我国水利行业向“数字孪生、智慧运维”转型升级。
本届展会规模达4万平方米,预计吸引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参展商,涵盖传感器、无人机、机器人、软件平台、应急装备等全产业链企业。同期举办12场专题论坛、20场技术发布会及3场国际合作签约仪式,专业观众突破3万人次,包括水利部、各省市水利厅局、设计院、水库管理单位、科研机构及海外采购团。
智能传感与物联网专区
国内首款纳米级光纤光栅传感器,可实现毫米级变形监测;
华为联合水利部研发的水库专用防爆物联网关,支持-40℃至85℃极端环境稳定运行。
展示高精度渗压计、位移计、应力计、水位计等新型传感器,以及低功耗广域网(LPWAN)、5G专网、北斗短报文通信等数据传输技术。
亮点产品:
无人机与机器人巡检专区
大疆行业版无人机现场演示大坝裂缝自动识别与三维建模;
云洲智能无人船完成水库底部淤积厚度实时测量,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10倍。
聚焦大坝表面巡检、水下地形测绘、渗漏探测等场景,展示搭载激光雷达、红外热成像、声呐的多旋翼无人机,以及可攀爬坝体、穿越涵洞的智能机器人。
创新应用:
数字孪生与大数据分析专区
清华大学团队发布水库大坝安全指数(DSI)评估体系,可量化风险等级并生成动态维护建议;
阿里云展示“水利大脑”平台,实现全国2.8万座水库数据的实时汇聚与智能分析。
呈现基于BIM+GIS的数字孪生平台、结构健康评估模型、洪水预报预警系统,推动监测数据从“采集”向“决策”转化。
技术首发:
应急监测与抢险技术专区
中国安能集团模拟暴雨导致坝体渗漏的应急处置流程,展示无人机抛投抢险物资、机器人封堵漏洞等战术。
涵盖溃坝模拟推演软件、移动式监测站、快速堵漏材料等装备,提升极端工况下的应急响应能力。
实景演练:
新能源与绿色监测专区
长江设计集团介绍三峡水库“零碳监测站”建设经验,年减碳量超50吨;
宁德时代推出船用级磷酸铁锂电池,为偏远山区水库监测设备提供10年长续航支持。
展示太阳能供电系统、风能-储能一体化监测站、低碳运维车辆,助力水利监测设施节能降耗。
案例分享:
国际标杆技术展区
邀请美国陆军工程兵团、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、日本国土交通省等机构展示全球领先的监测标准、抗震设计方法及老化评估技术。
主论坛:2025全球水库大坝安全峰会
水利部部长作主旨报告,解读《“十四五”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方案》;国际大坝委员会(ICOLD)主席分享全球极端气候下大坝安全挑战与应对策略。
专题研讨会
人工智能在大坝变形预测中的应用
小型水库监测设施标准化建设
跨境河流联合监测机制
创新大赛
“水利监测黑科技”全球创业赛,聚焦初创企业技术商业化,优胜项目将获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基金投资及试点项目落地支持。
展会首日,粤港澳大湾区水利监测创新联盟正式成立,由深圳水务集团、华为、中国电建等单位发起,计划三年内投入50亿元建设100个智慧水库示范项目。此外,水利部现场发布《关于推进水库大坝数字化改造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要求2030年前完成全国80%以上病险水库的智能监测系统部署,为行业带来千亿级设备更新需求。
参展商声音
“我们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网络已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,此次参展旨在对接华南地区小型水库的规模化改造需求。”——某光纤传感企业负责人
“通过展会,我们与东南亚国家水利部门达成合作,将输出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当地水库安全管控。”——某软件平台创始人
随着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,水库大坝监测正从“被动防御”向“主动韧性”转型。2025深圳国际水库与大坝监测技术博览会不仅是一场技术盛宴,更成为推动行业标准化、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里程碑。组委会表示,未来将深化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合作,输出中国监测技术标准,为全球水资源安全贡献东方智慧。
2025年11月24日-26日,深圳会展中心(福田)
以创新守护安澜,用科技定义水利未来!
参展报名:13141007015余爽
ys199018